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,借助压力系统(或地形自然落差),把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,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、特点,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,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、供肥,使水肥相融后,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,均匀、定时、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,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,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,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,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、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,把水分、养分定时定量,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。
三、水肥一体化产业变革的主要表现
(一)技术创新
设备智能化: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,水肥一体化设备越来越智能化。例如,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、养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状况,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节水肥供应量和供应时间。
肥料研发:研发适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专用肥料,提高肥料的溶解性和利用率。例如,水溶性肥料具有溶解速度快、养分含量高、易于被作物吸收等优点,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理想肥料。
(二)服务模式创新
一站式服务:一些企业提供从设备选型、安装调试、技术培训到后期维护的一站式服务,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。
托管服务:农业服务组织为用户提供水肥一体化托管服务,用户只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,就可以享受专业的水肥管理服务。
(三)产业融合
与农业信息化融合: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农业信息化技术相结合,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。例如,通过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,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,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。
与农业金融融合:金融机构为水肥一体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,解决用户的资金难题。同时,开展农业保险业务,降低用户的生产风险。
四、水肥一体化产业变革面临的挑战
(一)技术成本较高
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,对于一些小规模农户来说,难以承受。此外,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,增加了人力成本。
(二)农民认知不足
部分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不够,存在传统观念的束缚,认为传统施肥和灌溉方式简单可靠,不愿意尝试新的技术。同时,农民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,难以掌握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操作和管理方法。
(三)标准体系不完善
目前,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,导致市场上设备质量参差不齐,影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。此外,在肥料配方、灌溉制度等方面也缺乏科学的标准,难以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。
五、水肥一体化产业变革的发展策略
(一)降低成本
加大研发投入:鼓励企业加大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,提高设备的国产化率,降低设备成本。
推广规模化应用:通过规模化应用,降低设备的单位成本。同时,建立设备共享机制,提高设备的利用率。
(二)加强培训宣传
开展技术培训: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,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,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。
加强宣传推广:通过举办现场观摩会、发放宣传资料、开展媒体宣传等方式,提高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