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水肥一体化建设在华北、东北、西北等严重缺水地区推广,在果园、蔬菜、经济作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。 目前主要用于新疆的棉花,内蒙、甘肃的马铃薯,东北地区的一季玉米;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新疆水肥一体化面积达3000万亩以上; 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计划开发3800万亩。 此外,相关报道显示,云南、广西、陕西、青海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北京、天津等地也在加大推广力度。
目前,水肥一体化正在逐步形成,从干旱地区到全国,从设施到田间,从经济作物到粮食作物。
但与国际发达水平相比,我国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普及率和应用水平上并不高。 在以色列,80% 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; 在美国,60% 的土豆、25% 的玉米和 33% 的果树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。 显然,在国际上,水肥一体化不是贵族技术,而是平民应用,推广应用水平远高于我国。
在我国很难推广
首先是认知约束。 绝大多数粮农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认识和认识。 二是成本约束。 养殖效率低,购买水肥一体化设备需要加大投资,农民认为不经济。 三是耕作方式的限制。 水管带与机播和机收相互作用,每年需要更换一到两次。 四是分散种植限制。 一户种植方式,农户的生产地块小,设施投入产出比不合适。
事实上,最突出的矛盾是灌溉设备与化肥的脱节。 结果,设备企业不知道如何使用化肥,化肥企业不知道如何管理设备。 到最后效果没有体现出来,农民不承认,就放弃了。
纯节水不能带来农田增产,也不能提高农民收入。 只有节肥节水相结合,才能取得实效。 例如,患者输液和给药更为重要。 调查发现,部分地区农田灌溉设施推广效果不佳,原因是肥水结合做得不好。 比如滴灌设施节水,适合玉米地,但不适合小麦等密集种植的作物,投资高。 又如近两年普遍认可的微喷胶带,后来在实际生产中被证明不方便使用,现在逐渐被淘汰。
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应用最重要的是要实现“肥水耦合”,目的是把肥料送到作物的根区,让农业生产真正达到节约的目的。 成本,增加产量和增加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