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农业物联网领域,致立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!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自主知识产权(专利+软著)、 ISO9001、ISO14001、ISO45001认证
|  当前位置:
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灌溉
来源: | 作者:武汉睿农科技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 2022-04-21 | 145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机械化耕作的前提是土地连片和设施完备。“村里三年前可不是这样。那时一亩地分为好几块田,到了该排灌的时候,进水没渠、排水没沟,只能漫灌,而且每块田的灌溉需求不同,很是麻烦。农业灌溉,水肥机,灌溉设备,农业物联网


机器代替人力 提高生产效率

  白露时节,秋意渐盛。在明光市苏巷镇戴巷村,却看不到秋天的影子。1.5万亩高标准农田,整齐连片,郁郁葱葱,在阳光下绿得晃眼。8月31日上午,种植大户周学华来到自家田间,熟练地操作起两台植保无人机。

  “几百亩地,一天就能喷洒完。”周学华自豪地说,从2017年开始,他以每亩500元价格,从当地村民手中流转了400多亩地,只由夫妻二人管护。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,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,从播种到施肥、打药,再到收割,使用植保无人机、旋耕播种机等机器,代替人力。


  机械化耕作的前提是土地连片和设施完备。“村里三年前可不是这样。那时一亩地分为好几块田,到了该排灌的时候,进水没渠、排水没沟,只能漫灌,而且每块田的灌溉需求不同,很是麻烦。有的田边没有大路,播种、收割的机器不方便进田。”戴巷村党总支书记曹士楼介绍,现在,土地集中交给了种植大户,每个大户至少有300亩地。高标准农田建设下,灌溉渠修好了,能灌能排,再也不用担心。道路硬化了,农业机械可以直接下田,田里再看不到弯腰的农民。“我家的15亩地也流转出去了,不种地还能有收益!眼看着全村都在机械化种植,效率高、效果好,亩产量也在增加,我心里别提多甜了!”曹士楼说。



  在明光市蒋集镇蒋岗村,同样的万亩高标准农田中,饱满的稻穗低垂,这里的水稻已接近成熟,9月底就可收割。稻田黄绿相间,一眼望不到头,田里点缀着几座小桥和亭子,交相辉映。据了解,今年4月,四川广元农发集团定远分公司流转了村集体整合的1万多亩地,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,打造现代农业。“现在你们看到的,是我们种植的第一季第一产水稻,预计亩产量能达到750公斤。”该公司负责人吴敬善笑着介绍,“我们接下来还要打造观光农业,发挥生产、生态、景观的综合功能。水稻收割完成后,将种上万亩油菜,等来年春天,油菜花、小桥、流水,吸引游客观光。”


  目前,滁州市已建成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544.2万亩,占耕地面积54.9%,2021年建设任务量全省第一。“近年来,市里充分考虑土地规模流转、产业结构调整等需求,集中土地,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,优先建设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、机耕生产道路等设施,引导农田‘宜机化’改造。”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王晋说,此外,滁州市还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,推进农田建设与村庄建设,改善人居环境,拓展农村休闲观光、乡村旅游等功能。



  “互联网+农业” 精准管护农田

  万物互联的时代,物联网技术让高标准农田大放异彩。